031 罗马书 7章10至12 律法把我们里面的邪恶更显明出来
-
- Pic 小孩子:冰淇淋是好的食物。不过有一种人不可。为什么好的冰淇淋却对那种人变成不好?律法是好的,但为什么好像成为害我们的呢?
- 7:10-12
- V10 …,那本来使人活的诫命…
- 问:为什么诫命本来是使人活的? 难道诫命能够给人永生?
- 神有应许完全遵守祂诫命与律法的人能得永生。(利18:5、结20:11、路10:28、罗10:5)
- (使用和合本)利 18:4 你们要遵我的典章,守我的律例,按此而行。我是耶和华你们的神。5 所以,你们要守我的律例典章;人若遵行,就必因此活著。我是耶和华。(可参: 罗10:5)
-
- (好撒玛利亚人的比喻)路 10:25有一个律法师起来试探耶稣,说:「夫子!我该做什麽才可以承受永生?」26 耶稣对他说:「律法上写的是什麽?你念的是怎样呢?」27他回答说:「你要尽心、尽性、尽力、尽意爱主你的神;又要爱邻舍如同自己。」28耶稣说:「你回答的是;你这样行,就必得永生。」
- 背景:律法师不愿信耶稣,起来试探耶稣。后来主耶稣讲了好撒玛利亚人的比喻,原意是要让这律法师明白他自己没有做到爱神与爱邻舍如同自己 路10:29-37
- 经常听见人说:宗教都是叫人向善,行善。
- 经常听见人说:好人上天堂、恶人下地狱。
- 的确,好人是一定得永生。上天堂。
- 耶稣说:你这样行(爱神与爱邻舍如同自己),就必得永生。(路10:28)
- 问:世上真的有爱邻舍如同自己的人吗?
- 好人上天堂,罪人下地狱。我是罪人所以我信耶稣,因祂能拯救我。
-
- V10 …,那本来使人活的诫命,反而使我死了;
- 保罗再强调,靠自己遵守神的诫命是无法叫我们得永生(罗3:20、5:2、7:5)
- 保罗以前以为自己是按律法无可指摘(腓3:5-6)
- 保罗后来重生信主后,反而是诫命让他看到自己的无能,无法守住律法
- 律法其实是要让他知罪、被上帝定罪
- 有福:你若能够经历到靠自己是无能的,那你是有福的
- 有福:你若能够看见自己无法遵守神的诫命,那你是有福的
- 有福:你若能够依靠主耶稣得救恩,那你是有福的
- 有福:你若每天依靠主耶稣,对付活在我们里面的罪,那你是有福的
- 可怕的是外表敬虔、外表圣洁,却不愿意承认自己里面充满了肮脏污秽
- Pic 和合【路18:11 法利赛人站著,自言自语的祷告说:『神啊,我感谢你,我不像别人勒索、不义、奸淫,也不像这个税吏。12 我一个礼拜禁食两次,凡我所得的都捐上十分之一。』】
- V11 因为罪借着诫命把握着机会来欺骗我【引诱我】,并且杀了我。
- 保罗说罪借着上帝的诫命欺骗[1]了他
- 注:多数英文译本都翻译成 deceive 欺骗. ASV,RV: beguiled [bih-gahyl]引诱
- 问:那么罪是几时借着上帝的诫命欺骗引诱了他?
- Ans: 可能当他是法利赛人,敬虔的宗教师傅时,认为自己无可指摘 (腓3:5-6)
- 问:罪是如何欺骗了他?
- 神的律法应许完全遵守的人得永生
- 罪就欺骗他,让他以为他已经守住了律法,所以能得永生
- e.g.还未信主的保罗以维护律法,逼迫教会、杀害基督徒。(徒9:1)
- 徒 26:4我从起初在本国的民中,并在耶路撒冷,自幼为人如何,犹太人都知道。5 他们若肯作见证就晓得,我从起初是按著我们教中最严紧的教门作了法利赛人 (保罗自幼就过圣洁生活)
-
- 以前的保罗被罪欺骗了,他人比较时是圣人,他可以守得住律法
- 直到保罗发现诫命叫诸般的贪心在他里头发动(7:8)
- 可怕:罪是活在我们里面,罪能蒙蔽我们!
- 可怕:我们不觉得我们是无可救药的人!
- e.g.孩子3-4岁时:他告诉我是撒旦弄他做错事,害他犯罪
- e.g.大人比较厉害:都是你害我发脾气、我会这样,都是因为你害的!
- 罪能欺骗蒙蔽我们,也能杀了我们(让我们自以为义)害死我们。
-
- 13 …但罪借着那良善的使我死,就显出真是罪,为了要使罪借着诫命变成更加邪恶【更显出是恶极了】。
-
- 罪借着律法发动(罗7:5、8),使我们死。
- 所以罪会借着律法叫我们死
- e.g.旧约:神吩咐人不要为祂造像,立刻他们就造了金牛来代替神。
- e.g.整个旧约的历史都在见证,没有人守住律法。
- e.g.在你的车子上,放一个牌“请不要刮花我的车”。你就会发现很快你的车被人刮花
- e.g.你的车子被人刮花后,你会说人真邪恶,放了牌子叫他们不要刮花车,他们还去做!
-
- a.p.教育:律法与诫命会教导我们神是一位圣洁、公义、良善的上帝
- a.p.什么是对、什么该做、什么是错、什么不该做
- a.p.一方面鼓励孩子们努力去行与遵守
- a.p.一方也希望你们向孩子坦诚你与他都同样无法完全守住
- a.p.先祷告祈求圣灵光照看见我们里面的罪是多么邪恶的
- a.p.越是像保罗一样经历看见自己是败坏,这因信称义的应许越是真实
- a.p.越是灵命成长的人,他越是知道自己是随时能违背主的、越能够在主前谦卑
- 加3:24 这样,律法成了我们的启蒙【训蒙】教师,领我们到基督那里,使我们可以因信称义。
- 感谢主:因着基督,我们不是在律法之下,而是在恩典之下 (罗6:14、罗7:6)
-
- a.p.希望我们能够学习以主的恩与爱来吸引人跟随主耶稣
- a.p.人有时常使用律法、审判、刑罚来逼人或恐吓人爱主
- a.p.你不这样、那样行,你就不是真的基督徒、你不得救、没有重生
- e.g.一个父亲每天说,你不听话所以我不爱你;你是垃圾桶捡来的
- e.g.每天恐吓你要把你赶出家门。
- 问:这样的爸爸你会爱他吗?我们的天父是这样吗?
律法与诫命是圣洁、公义、良善的
-
- a.p.希望大家能每一天读经祷告
- a.p.希望大家不要只是专注孩子读书,而你的孩子是不读圣经的(从自己做起)
- e.g.读神学院4年,发现大多数的人读书、却不读圣经。
- 诗1:2 他喜爱的是耶和华的律法,他昼夜默诵的也是耶和华的律法。3 他像一棵树,栽在溪水旁,按时结果子,叶子总不枯干;他所作的一切,尽都顺利。
- irony喜爱上帝的律法的同时,会经历到保罗所说的罪借着律法在我们里面发动。
- 接下来将看保罗的经历,他说:“他真是苦啊”(罗7:24)
- 在苦的当儿,有主的恩典!
- 问:在新的2018一年的开始,你是否希望脱离你枯干的生命?
- 问:你是否希望所作的一切,尽都顺利吗?
- 问:你是否希望你的生命被改变、按时结果子?
- 问:我是否心里喜爱上帝的律法?
- 问:我是否有昼夜默想上帝的话?
-
- 祷告:来到主耶稣面前,求一颗爱、渴慕祂话语的心
- 这样你才能像树一样栽在溪水旁,吸取水分而不枯干
- 祷告:祈求你阅读圣经时,神的话能够像密一样甘甜 (诗篇119:103)
- 希望你们都能像诗人所说按时结果子,所作的一切,尽都顺利
总结:
害我们的不是上帝的律法诫命,而是活在我们里面的罪
上帝的律法与诫命把我们里面的罪更加显明出来
上帝的诫命是圣洁、公义、良善
[1] But in this instance the action of sin is categorized as deception in distinction from working all manner of lust (vs. 8). The deception consisted in this that, since the commandment was originally and intrinsically unto life, his conception of its efficacy had been framed accordingly and he had expected the commandment to yield that result. But, instead, the commandment became the occasion for the opposite. The more cognizant he became of its demands, the more he relied upon it as the way of life, the more the opposite fruit was borne. This is the deception—it yielded the opposite of what he had anticipated. Sin, however, is the perpetrator of this deception and the law is but the instrumentality. Murray, J.
[2] So then the law is indeed holy, &c. Some think that the words law and commandment is a repetition of the same thing; with whom I agree. John Calvin.
[3] The “commandment”, no doubt, reflects specifically on that mentioned in verse 7, “thou shalt not covet”. Murray, J. Paul brings together as essentially parallel terms “law” and “commandment”; both refer to the Mosaic law, the former as a body, the latter in terms of the specific commandment that Paul has cited in v. 7 as representative of the whole. Moo, D. J. It is possible that we should se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law and the commandment (though Godet finds in the law “the Mosaic system in its entirety” and in the commandment “each article of the code in particular”). But the commandment not to covet has been given special emphasis in the preceding argument, and it may be that Paul has it particularly in mind here. Morris, 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