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罗马书

018 罗马书 5章1至4 称义之人以患难为荣

👉 罗马书证道录音mp3                      

018 罗马书 51称义之人以患难为荣

    • 罗5:1-4
    • 5:1 所以[1]我们既然因信称义,就借着我们的主耶稣基督与上帝和好;
    • 因信称义:因相信耶稣基督,上帝赦免我们的罪 、上帝把祂的义归算在我们身上
    • 因信称义是白白的恩典,不在乎行为!(罗3:24,罗11:6)
    • 不被神称义就是要被神定罪 (罗8:1),面对神的愤怒(罗1:18)
    • 5:1 …就借着我们的主耶稣基督与上帝和好;
    • 主耶稣是我们 的中保 mediator (唯一的中保)[2]
    • e.g.天主教违背圣经说马利亚是分享了耶稣的中保地位 Co-Redemptrix
    • 中保:e.g.有时我们不小心得罪一方时,可能希望有人能帮助你与他和解
    • 因为我们深深的得罪神,所以我们需要中保!
    • 主耶稣也用祂的生命来为我们弥补罪孽,使到上帝与我们和解
    • 问:你想与上帝和好吗?
    • 问:你是否觉得奇怪,为何基督徒能与神那么亲密? 能呼叫阿爸,父
    • 你若是不接受耶稣基督,你无法与上帝有父子的关系!

    • V2 我们也凭着信,借着他可以进入现在所站的这恩典中,
    • 之前我们是与神敌对,神的忿怒是在我们身上 (罗1:18)
    • 如今因基督我们我们站在恩典中
    • 问:进入现在access in which we stand站在恩典中意味着什么?
    • 意味着我们与上帝和好!
    • 意味着我们,被称义、被宽恕、被接纳,受怜悯、蒙恩
    • 切记:不是因为我们自己的行为使我们站在恩典中!
    • e.g.有时行为好,就站在恩典; 有时行为不好,就在神的审判下

    • V2 …并且以【欢欢喜喜】盼望得享上帝的荣耀为荣。[3]
    • 可以翻译成【欢欢喜喜】rejoice或者为荣boast
    • 表达我们有欢喜、得以自豪的盼望
    • 这肯定的盼望,就是我们一定得享上帝的荣耀。
    • 使徒保罗讲“盼望”时的意思是肯定得到,不是可能有的意思!
    • 问:什么是得享上帝的荣耀?
    • 盼望上帝的荣耀,往往指的是主的再来[4]
    • 2:13 等候那有福的盼望,就是我们伟大的上帝,救主耶稣基督荣耀的显现
    • 万物会被更新、我们身体会复活!(罗8:18-23 [5]
    • 基督来时,是你与我得荣耀的时候!

    • V3不但这样,我们更以患难为荣【是欢欢喜喜的】;知道患难产生忍耐,
    • 我们与上帝和好,站在恩典中,但依然是会面对患难[6]
    • e.g.一些牧者欺骗会友,说信耶稣一帆风顺!
    • 彼前2:21你们就是为此蒙召,因基督也为你们受过苦,给你们留下榜样,叫你们跟随他的脚踪行。

不可因面对苦难,就怀疑上帝对你的爱!

    • 许多基督徒把自己与神的关系,建立在自己对自己经历的看法
    • e.g.一帆风顺时觉得神爱你,落入苦难中就觉得神不爱你,神讨厌你
    • e.g.早期我落入患难、或生大病时,都觉得是神对我不满意
    • 不认识神,不明白圣经。落入苦难就离开主
    • 上帝已经应许我们了,你要坚信:
    • a因着耶稣与上帝和好
    • b因着耶稣我们站在恩典中
    • c因着耶稣,将来上帝的荣耀要临到我们
    • 这些都是事实,因这是神亲口说的!
    • 问:为什么保罗说我们落入患难时,也能欢欢喜喜的?
    • 5个原因:已与上帝和好、站在恩典中、荣耀是我们的、患难对我们有益、患难时经历主的爱

落入患难时,有两种可能的反应。

    • e.g.第一种:像不信主的以色列人一样,怀疑上帝、埋怨上帝、对上帝无礼的指控
    • 14:2 以色列众人向摩西、亚伦发怨言;全会众对他们说:「巴不得我们早死在埃及地,或是死在这旷野。3 耶和华为什麽把我们领到那地,使我们倒在刀下呢?我们的妻子和孩子必被掳掠。我们回埃及去岂不好吗?」… 11 耶和华对摩西说:「这百姓藐视我要到几时呢?我在他们中间行了这一切神迹,他们还不信我要到几时呢?(面对进迦南地的极大困难时,他们认为主是要害死他们)
    • 问:是不是所有的埋怨都是主厌恶的呢?
    • e.g.约伯记中得义人约伯。破产、十个孩子一夜间去世、自己种了怪病
    • 约伯受苦时,开口咒诅自己的生日 伯3:1-10
    • 约伯受苦时,埋怨主为何不执行公义,不惩罚恶人 伯24:1-25
    • 9:22 所以我说,善恶都是一样,完全人和恶人,他都灭尽23  灾祸忽然把人杀害的时候,他就必嘲笑无辜人的遭遇24  全世界交在恶人的手中,他蒙蔽世上审判官的脸如果不是他,那么是谁呢

    • 约伯与那些以色列最大的不同是,一个信主,在苦难中他依然跟随主。
    • 约伯从来没有停止向主祷告,也没用因此不信有神
    • 他们埋怨主时,我们应当体恤谅解、安慰。
    • 他们心里的苦,唯有主能够为他们解决,安慰
    • 后来主显现,约伯就在苦难中完全顺服主
    • 约伯为我们立下榜样。预表了将来完美的受苦者耶稣基督
    • 42:1 约伯回答耶和华说:2我知道你万事都能作,你的旨意是不能拦阻的3 这以无知无识的言语使上帝的旨意模糊不清的是谁呢?所以我说了我所不明白的;这些事太奇妙,是我不晓得的。4 求你听我,我要说话;我要问你,你要告诉我。5 我从前只是风闻有你,但现在亲眼看见你。6 因此我厌恶自己,在尘土和灰烬中懊悔。”

第二种反应就是信心的回应

    • V3不但这样,我们更以患难为荣【是欢欢喜喜的】;
    • 患难为荣【欢欢喜喜】是违背人的常理的
    • 落入苦难,要求这种属天的能力。喜乐、感恩!
    • 帖前5:18 凡事谢恩;这就是上帝在基督耶稣里给你们的旨意。
    • 举例:为何要谢恩? 信心的回应:主掌管、我顺服

    • V3…知道患难产生忍耐,4 忍耐产生毅力【老练】,…endurance produces character,
    • 神使用患难,来使我们成圣,塑造我们 (雅1:2-3)
    • e.g.家庭、婚姻、孩子、学校、工作、事奉、病痛,等
    • 往往主要我们经历的磨难是我们逃不掉、躲不开。
    • 受苦时,信主的基督徒会贴近神,靠神过每一天
    • 每一天的读经、祷告中
    • 圣灵会不断塑造他的性格
    • 忍耐、产生毅力【老练】character
    • e.g.摩西在带领以色列之前,神要把他放在旷野中四十年来磨练 (徒7:30) 
    • 撒上 17:34大卫对扫罗说:「你仆人为父亲放羊,有时来了狮子,有时来了熊,从群中衔xián.一只羊羔去。35我就追赶他,击打他,将羊羔从他口中救出来。他起来要害我,我就揪著他的子,将他打死。

    • 大卫后来明白为什么他放羊要面对,狮子、熊。而不是说为什么怎么惨!
    • 苦难也能帮助信徒致死罪行、过圣洁的生活 (彼前4:1)
    • 许多的圣徒是在艰苦的生活中,因与主同行,他就越来越圣洁
    • e.g. 雅阁、大卫,在苦难中神磨练他的性格

    • 苦难不是对每一个基督徒有益处
    • 受苦有益处的前提:这人是敬畏主、爱主、有信心之人
    • 不然苦难是会让一些人离开耶稣的
    • 13:20那撒在石地上的,就是人听了道,立刻欢欢喜喜地接受,21可是他里面没有根,只是暂时的;一旦为道遭遇患难,受到迫害,就立刻跌倒了
    • 教会: 有弟兄姐妹代祷、扶持、帮助
    • 彼此用神的话,彼此勉励

    • V3… 毅力【老练】产生盼望;character produces hope
    • 绝望中,主就成为了我们的盼望
    • 就算主要我们,上十字架也不绝望。
    • 因为我们有属天,荣耀的盼望。
    • 5:10 弟兄们,你们应当效法奉主的名说话的先知,以他们为受苦忍耐的榜样。11  看哪,那些忍耐的人,我们称他们是有福的;你们听过约伯的忍耐,也看见了主赐给他的结局,知道主是满有怜悯和仁慈的。

    • e.g.牧师的16岁孩子在跑步中突然间丧命

总结:

    • 被称义的信徒,也会遭遇患难
    • 神会使用患难来使我们成圣


[1] 连接罗马书4章

[2] All spiritual blessings are in Christ. But they are also enjoyed through Christ’s continued mediatory activity.

[3] Rejoice translates a verb usually rendered “boast. Morris, L.

ESV rejoice in hope of the glory of God. NIV we boast in the hope of the glory of God.

[4] (cf. Matt. 16:27; 25:31; 24:30; Tit. 2:13; 1 Pet. 4:13; Jude 24)

[5] When we ask how the goal of the believer’s hope can be called “the glory of God” another strand of New Testament teaching has to be taken into account, namely, that the believer is to be conformed into the image of that glory that will be revealed—“we shall be like him for we shall see him as he is” (1 John 3:2). Murray, J

[6]  (cf. 8:35–39; 1 Cor. 4:9–13; 2 Cor. 1:4–10; 11:23–30; 12:7–10; Phil. 4:12; 2 Tim. 3:11, 12; 4: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