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 罗马书 3章9至20 全然堕落– 没有义人,连一个也没有
-
- 罗3:9-20
- 解释:什么是外邦人,犹太人 (新人来)
- 背景:犹太人是选民(得救),外邦人拜偶像是不得救
- 背景:圣经预言要来的基督、但犹太人拒绝耶稣把他钉死。
- 上文:1:18-32 没有圣经的外邦人是活在罪中
- 上文:2:1-3:8 有圣经的犹太人知道上帝、也同样活在罪中
- 3:9-20 全然堕落–没有义人,连一个也没有
- 全然堕落 – 不是指人有多坏就多坏
- Pic shades of black影响每一个人的不同层面与不同程度
-
- 罗3:9 那又怎么样呢?[1]我们比他们强吗?绝不是的。因为我们已经控诉过,无论是犹太人或是希腊人,都在罪恶之下
- “我们”犹太人比“他们”希腊人强吗? 绝不是的
- “希腊人”这里代表了“所有的外邦人”
- 问:犹太人不比外邦人强呢?
- 罗3:9 …无论是犹太人或是希腊人,都在罪恶之下
- 保罗控诉,普天下,无论什么人都在罪的权势之下
- 问:到底什么是罪 ?
- 罪hamartia ἁμαρτία, “不中目标” 达不到上帝的标准
- 罪是人违背神的律法(约壹3:4 )悖逆神
- 上帝宣判,世人都违背祂,都是不义。
-
- V10 正如经上所说:没有义人,连一个也没有
- 保罗引用诗 14:2-3 . 2耶和华从天上察看世人,要看看有明慧的没有,有寻求上帝的没有。3 人人都偏离了正道,一同变成污秽;没有行善的,连一个也没有。 (参 诗53:1-3)
-
- 反对:怎能说没有行善的义人,连一个也没有?
- 反对:现在举不出义人的例子,但是至少以前应该有啊!
- 问:你知道要在那里找义人?一些电视剧中男主角好像耶稣是完美的义人。
- 罪使我们,被上帝宣判为不义!
- 1.(罪影响我们的地位)
- 不是我们的标准,而是神的标准。上帝造人时,人原有的标准。
- 神起初造人时,人是完美,后来是人忤逆神而落入罪中
- 人坠落后,常会拿别人来比较,然后说自己是好人
- e.g. 不吃、喝、嫖、赌 = 好人
- e.g.做善事、有道德宗教人士 } 认为自己是好人
- e.g. 基督徒告诉我,久了都觉得自己没有罪。
- e.g.想象游泳到中国。弱的游1公里,中的游到马来西亚,强也游不到中国(达不到标准)
- 问:有谁能作到尽心、尽性、尽力、尽意爱主你的神?
- 问:有谁能作到爱邻舍如同自己?
- 我们作到的是尽心、尽性、尽力、尽意为自己
-
- V11 没有明白的,没有寻求上帝的
- (2. 罪影响我们对神的态度)
- 人最大的不义,就是不承认上帝、敬拜、感谢祂
- 上帝造的第一对男女亚当夏娃是完美的,明白与寻求神的
- 亚当与夏娃忤逆神犯罪后,人就开始逃避神
- 罗 1:20 其实自从创世以来,上帝那看不见的事,就如他永恒的大能和神性,都是看得见的,就是从他所造的万物中可以领悟,叫人没有办法推诿。21 因为他们虽然知道上帝,却不尊他为上帝,也不感谢他,…
- 许多基督徒却不信神的话,宁愿相信人会自愿去寻求真神,敬拜祂
- 人有哲学、科学、宗教、偶像来取代上帝 (罗1:23-25)
- 我们寻求神,是因为神的恩典临到我们这外邦人(弗2:1-5,徒16:14,约6:44)
- 问:拥有圣经的犹太人是否比我们外邦人强?
- 耶 4:22我的子民愚妄在在,他们连我都不认识,是无知的儿女,没有悟性; 他们有智慧行恶,却没有知识行善。
- 赛1:3 牛认识主人,驴认识主人的槽;以色列却不认识我,我的子民不明白我。
-
- V12人人都偏离了正道,一同变成污秽【无用】;没有行善的,连一个也没有。
- (3. 罪影响我们不同的层面): V12-18意志、嘴巴、手、脚、心。
- 问:为什么圣经说没有行善的,连一个也没有?
- 问:不是经常经历人的帮助吗?
- 问:不信主的人的善行,许多时候不是比我们信主的人强吗?
- 保罗不是否定人有时行善、而是指人没有能力行上帝要求的善 WCF 16章7节
- 问:是否出于一颗洁净信主的心?(来11:4,6)
- 问:是否按神的要求与方法去行?(林前13:3;可7:6-7)
- 问:是否目的是为了荣耀上帝?(太6:2,5,16; 林前10:31)
- V13他们的喉咙是敞开的坟墓,他们用舌头弄诡诈,他们嘴里有虺蛇的毒, 14 满口是咒骂和恶毒
- 保罗引用了三段经文 诗5:9,10:7,140:3[2]
- 这些诗都是大卫经历犹太人伤害他时所写的
- (4. 罪影响我们说的言语)
- e.g.像敞开的坟墓,发出死亡的臭气
- e.g.像毒蛇 嘶嘶的声音。咬人、毒液毒死人
- e.g. 舌头弄诡诈
- e.g.咒骂和恶毒 “去死”、“白痴”、“神经病”、“没有用”
- e.g.有一孩子对我说,“牧师,人的嘴巴是控制不了的”
- 雅3:8可是没有人能够制伏舌头;它是喋喋不休的恶物,充满了致命的毒素。
- e.g.夫妻、兄弟姐妹、同事、骂女佣
- e.g.尤其生气时,言语更是句句如剑
- e.g.我们总觉是别人言语伤害人。很少承认自己的言语伤害人
-
- V15 为了杀人流血,他们的脚步飞快,16 在经过的路上留下毁灭和悲惨【便行残害暴虐】。17 和睦之道【平安的路】,他们不晓得,
- 保罗引用 赛59:7 -8[3]
- (5. 罪影响人伤害人)
- 人是能够伤害人到一个地步会,谋杀
- e.g.据联合国统计全世界一年50万人被谋杀。
- e.g.1939 to 1945 WWII 死了 6千万。60 million (新加坡才五百万人口 5 million)
- e.g.国家需要律法、警察来管制、保护证明了人是有罪的
- e.g.国家需要每一年购买武器、组织军队,证明了人是有罪的
-
- V18 他们的眼中也不怕上帝。
- 保罗引用 诗36:1[4]
- e.g.没有敬畏神的心,什么都敢做。
-
- V19 然而我们晓得,凡律法所说的,都是对在律法之下的人说的,好让每一个人都没有话可讲【好塞住各人的口】,使全世界的人都伏在上帝的审判之下。
- 凡是旧约圣经说的(保罗引用诗篇、以赛亚书),都指在指证犹太人有罪
- 不要以为犹太人是例外!犹太人与外邦人都有罪![5]
- 圣经的宣告就塞住了每一个人的口。
- 圣经也宣告,上帝要审判全世界的人(包括犹太人)。
-
- V20 没有一个人可以靠行律法【凡有血气的】,在上帝面前得称为义,因为借着律法,人对于罪才有充分的认识【叫人知罪】。
- 【凡有血气的】都无法靠行律法被称义 = 被上帝判无罪
- 问:上帝为何透过摩西,赐下律法?
- 要人知道“善”,但人却达不到
- 要人知道“恶”,但人一直在做
- 要人知道,人有罪,无法靠行为、道德得永生
- e.g. 宗教都是教人做好人
- 圣经不单单是教你做好人,而是控诉你在神面前是不义
- e.g. 儿童主日学教导,你要孝顺、你要诚实、你要爱人、不可打人、不可撒谎
- e.g.更重要的目的是让孩子看见他们达不到上帝的所有要求
- e.g.不是单单道德教育。不然将制造假冒伪善的法利赛人
- e.g.律法目的是把人带到耶稣基督,学习领受赦罪
- e.g.把他们推向耶稣基督,学习依靠读经、祷告靠主改变自己
- 正真的问题不是人会犯罪 ,正真的问题是人在罪的权势之下、无法自救
-
- e.g. 故事: 律法就像是国王新衣服中的小孩,要指出我们是没有穿衣服的!
- 如果不把人的实况告知,他将不知自己是赤身露体。
- 两种反应:恼羞成怒或悔改相信
- 启3:17 你说:我是富足的,已经发了财,毫无缺乏。却不知你是困苦的、可怜的、贫穷的、瞎眼的、赤身的。18 我劝你向我买精炼的金子,使你富足;又买白衣穿上,使你赤身的羞耻不会显露出来;也买眼药膏抹你的眼睛,使你可以看见。
总结:
-
- 上帝宣告:没有义人,连一个也没有
- 每一个人都在罪恶的权势之下
- 没有任何人能靠善行、或遵守上帝的律法来救赎自己
- 上帝赐下律法,就是要让人知罪。
[1] The following expression has puzzled expositors for centuries and its meaning remains uncertain. that the immediate context strongly favors “we Christians”. In verse 8 “we” who are “slanderously reported” are clearly Paul and his Christian associates. Morris, L.
[2] 诗5:9 因为他们的口里没有真话,他们的内心充满毁灭人的意图,他们的喉咙是敞开的坟墓,他们用舌头弄诡诈。诗140:3 他们使自己的舌头尖利,如同蛇的舌头;他们嘴里有虺蛇的毒。(细拉诗10:7 他满口是咒骂、诡诈、欺压,舌底是毒害、奸恶。He follows here a common rabbinical practice of stringing passages together like pearls Verse 10 Morris, L.
[3] 赛59:7他们的脚奔跑行恶,他们急于流无辜人的血;他们的思想都是邪恶的思想,他们的行径全是破坏和毁灭。8平安的路,他们不认识,在他们的行径中没有公平;他们为自己使道路弯曲,行在其上的,都不认识平安。
[4] 诗 36:1恶人的罪过在他心中深处说话,他眼中也不怕上帝。
[5] We must remember that Paul’s chief purpose throughout Rom. 1:18–3:20 is not to demonstrate that Gentiles are guilty and in need of God’s righteousness—for this could be assumed—but that Jews bear the same burden and have the same need. It is for this reason that, while all people are included in the scope of vv. 19–20, there is particular reference to the Jews and their law. Moo, D. J.